鐵路線會一直延續到永遠:日劇《鉄オタ道子、2万キロ》裡最美的鐵道風景


 

兩萬公里的鐵道線上,各式各樣的鐵道迷

你知道把鐵道的線路全部接起來,有兩萬公里嗎?但是,旅行不是有去有回嗎?以旅行為前提的話,不就是四萬公里了嗎?

「兩萬公里」是日本六家JR鐵道線路,大約的總公里數;若是以日本全國鐵路電氣化的長度而言,也大約是兩萬公里多一點點。

而「鐵道迷(鉄道ファン)」、「鐵道宅」(鉄ヲタ)是作為鐵道愛好者的泛稱,至於女性的鐵道迷,也被稱為「鉄子」。眾多的鐵道迷中,因為各自聚焦在有興趣的鐵道事物上,而各有不同的屬性,例如:

  1. 「旅行鐵」或「乘鐵」(乗り鉄):搭乘鐵道探訪驛舍或秘境為主。
  2. 「攝影鐵」(撮り鉄):以拍攝鐵道寫真或影片為主。
  3. 「音鐵」(或稱録り鉄):自備器材,收錄鐵道周邊各種聲音從事分析。
  4. 「媽媽鐵」(ママ鉄):受孩子影響也成為鐵道迷的媽媽。

此外,也有以收集乘車券、各地驛弁;鑽研鐵道車輛設備,或收集模型、玩具的鐵道迷,當然也有鐵道史的研究者。每一種屬性的鐵道迷,也並非涇渭分明。

上個世紀末葉迄今,日本的鐵道會社積極開發女性市場;進入21世紀,以女性鐵道迷為主角的動漫作品,與「鐵子藝人」、「鐵道偶像」的頻頻曝光,加上性別 意識的變遷,無不對女性鐵道迷群體的成長,扮演著推波的作用。

 


鐵道迷的出差與休暇日常

玉城ティナ在《鉄オタ道子、2万キロ》飾演的大兼久道子,本職是在家具會社擔任銷售業務的時髦OL,而道子的另一個身分,則是鐵道宅。

道子經常利用休暇,或出差的回程途中,在最Local的鐵道線上,尋訪隱藏其間的秘境或絕景。「YUI」則是他不定期的供稿給《旅と鉄道》雜誌,所使用的筆名,取自老家沖繩縣單軌電車的愛稱「YUIRAIL」。(玉城ティナ本身就是沖繩出身)

口袋版的時刻表、有點重量的單眼相機,是道子在劇中的隨身標配。乘車之際,對列車的出生年分、型號、動力來源(汽柴油或電力),與車站的單日乘降人數等資訊,得具備足夠的觀察與掌握能力。而探訪鐵道秘境,小憩於無人的站舍,翻寫留言本,則是一種儀式感。

此外,購入各地的特色驛弁與紀念品,不只有美食與消費的意義,因為一旦走進了前後不著賣店的境地,餓著肚子怎麼可能優雅的賞拍風景?


大學時期的某個耶誕節,道子為了暫離城市紛擾空氣與人間關係,而搭上電車,抵達一個遙遠又甚麼都沒有個蕭條車站,當下不假思索的脫口說出「這是哪裡啊」。

被不知名車站所療癒的道子,自此逐漸成為鐵道迷。每次旅行,面對下車之後經常空無一人的站舍,「這是哪裡啊」遂成為道子有意或無意脫口而出的口頭禪。

鐵道迷的旅行,也得有計畫之外中途下車的勇氣,面對班次稀疏、精美的時刻表,山水圍繞卻人煙稀少的孤寂感與神祕感、荒野間的廢墟感,能夠放緩步調,淡然處之,置身沿途可能「甚麼都沒有」的地方,體會迥異於大眾觀光的旅行意義。

日本大縱走,最美的風景是人

從最北的JR函館本線,到九州的JR指宿枕崎線,與肥薩おれんじ鉄道,道子在線路上遇見的最美風景,不是只有列車、站舍、絕景,當然還有:人,包括形形色色的旅人與在地人。

我本來想跟你打招呼,但我其實不擅長跟別人好好講話。而且你說了英文,讓我覺得害怕。

我是YUI的粉絲,旅行是為了想遇見YUI;如果你有看到像YUI的女生,一定要跟我說。

甲斐是道子在函館本線比羅夫車站的民宿中,結識的鐵道迷。因為無法捨棄對鐵道旅行的熱愛,甲斐辭掉正職工作,將攝影作品寄給雜誌社來賺取旅費。


道子與甲斐在北海道交換了聯絡方式,日後也偶爾相互加入各自的旅途,甚至在JR最南端的西大山車站平交道上巧遇。甲斐或許全然不知,或者曾隱約察覺,道子可能就是《旅と鉄道》雜誌裡,那個他憧憬的鐵道旅行作家YUI。

你也喜歡電車嗎?

在單日乘降不滿百人的野岩鐵道男鹿車站,道子遇見了帶著拍立得,瞞著家人與補習班,翹掉集訓課程,想轉換氣氛的JK。

因為各自背包上的電車吊飾,道子與JK確認了彼此都是鐵道迷的身分,兩人在會津鬼怒川的山間,走了一趟秘境小旅行。JK用拍立得留下的攝影作品,成了道子寄給雜誌社稿件中的Featuring。


你為什麼會在這個車站下車呢?

會津鐵道的旅行中,道子遇見了來自北海道,帶著器材收集鐵道聲音的音鐵男。雙方在大川壩公園站的候車室搭上了話,因為熊出沒注意的警告牌,兩人短暫同行,繼而分道,隨之又在大壩資料館巧遇。

音鐵男除了收集聲音,也是個跑遍日本各地的大壩,收集限定紀念卡片的粉絲。

乘車才是目的,目的地反而是其次。

買了箱根登山鐵道的乘車放題券,帶著兩個兒子的「媽媽鐵」,與尚未決定下車站點的道子,談起了自己的「鐵經」。

母子一家三口在車廂裡向路人揮手的畫面,被咖啡店觀景台上拿單眼賞車拍照的道子捕捉下來,成了《旅と鉄道》雜誌上的一頁。

前輩你其實是鐵道迷吧?公司裡大家都這麼說,你可以不用再隱藏了,這樣很麻煩耶!

即使社會風氣改變,對鐵道的喜愛,已不再如同過去存在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與界線,道子仍然礙於職場上既定的人設或偶包,無法在旅行生活之外的人間關係裡,坦然表露自己對鐵道的喜好。


直到與同事出張九州的歸途,搭乘了海景滿喫的肥薩おれんじ鉄道,兩人臨時在薩摩高城車站下車漫遊,有了交心的契機,等到海景都看透,後輩對道子敞開了心扉,聽到這番話,道子不禁被惹哭。

旅行中,人與人的一期一會,或是N期N會,總是意想不到,好像有一條看不見的線,將旅人們和某些事物連聯繫在一起。

要選擇把夢想或興趣當飯吃嗎?

為了鐵道攝影的夢想,與旅途中可能遇見憧憬的鐵道作家YUI,甲斐放棄穩定的工作到處旅行。而道子隨著《旅と鉄道》雜誌上刊載的作品,逐漸擁有更多人氣,他也迎來了另一個可能的生涯。

同樣身為鐵道迷的黑羽總編輯,向道子提出定期連載,並加入雜誌正社員的邀請。


與甲斐正在房總半島拍攝秘境的道子,用明信片寄出了給黑羽總編的回覆:

我也愛著自己本職的工作,所以請允許我拒絕這份邀請。

對鐵道的熱愛,是否要將之轉換為一份全職的事業?道子與甲斐對鐵道之於自己的生涯,做出了沒有標準答案,但各自不同的選擇。


歡迎歷普、旅行文化、書稿審訂、文章審查與演講或書籍掛名推薦等合作邀約:misiaa2001@gmail.com

留言